延伸阅读:为何无法复制
除了大多数的果粉之外,通过产品大获成功的苹果似乎一时间成了全世界的“公敌”,竞争对手眼红苹果赚走了大把钞票,媒体为了完成KPI,也心不甘的为苹果做着免费宣传,甚至一些苹果用户也希望免俗,不愿再被扣上果粉的帽子,尝试着去改换门庭……但几年过去了,苹果还是那个苹果,虽然被指后乔布斯时代的创新不足,新品保密能力下降等等,可一到新品发布会,大家还是准时为其熬夜,等着新品,这已经成了一种惯性,难以解释。对于苹果的对手来说,都希望复制苹果公司的产品,意想获得相同的成功,但最终也没能成为下一个苹果。
后乔布斯时代,苹果再也没像iPod、iPhone这样令人振奋的产品问世了,而正在大家都在怀疑苹果将走下坡路的时候,今年苹果接连发布了iOS7和Mac Pro,对笔者来说,这两个作品分别代表着苹果在公司文化理念和产品工业制造能力上进入了新的境界,iOS7以后我们单说,这是苹果“去乔布斯化”的重要一步棋,而Mac Pro绝对是今年最令人激动的产品,虽然这这是一部工作站电脑。
Mac Pro这次变化之大,令我们始料未及,这也让其他OEM厂商根本没料想到,谁会想到苹果会在已经几乎被厂商抛弃的工作站上倾入这么多的精力,PC市场不断萎缩,而且Mac Pro面向的是更为小众的专业群体,所以Mac Pro在对手看来,已经不是如何“复制”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复制”的问题,
但这些都是假设,2999元美元(折合人民币18275元)的新Mac Pro仍然有很大的希望来挑动PC市场,而不仅仅在于专业群体,甚至家庭、企业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用户,小规模的引发震动并非不可能,红色的Mac Pro限定版已经被炒至天价,笔者身边的几位土豪同事也纷纷表达了对它的向往,所以没什么不可能,土豪才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真正动力。
好了,下面我们来聊聊,为什么Mac Pro无法“复制”。
首先是关于产品制作工艺方面的,这是一个全部考验生产流程的工作,是对既定现状的颠覆和挑战,在苹果的官方页面上的介绍是这样的“Refined impact extrusion technologies are more material-efficient and give the polished aluminum enclosure its incredible shape and finish”,那么“Refined impact extrusion technologies”代表着什么呢?我们先通过下面的视频感受一下。
显然Mac Pro用到了苹果之前从未触及过的技术,这是在设计前期确定了Mac Pro将采用圆柱型之后,才开始决定启用的技术,苹果将它命名为Refined impact extrusion technologies(液压深绘制冲压)。
原则上说,苹果大可以将一块巨大的铝块直接放到车床中进行生产圆柱型外壳,但这样做很难没有瑕疵,而且会引起大量的金属切削,降低使用效率。苹果不得不重新考虑新的新的冲压技术。
深冲压的做法,简单的说,通过另一个材料对原材料进行挤压、冲击,使其在模具中受到挤压后成型,有点像我们之前的捣蒜石臼,蒜被捣碎之后,按照模具(石臼)的形状,铺满在模具的底层。Mac Pro也是同样如此,将饼坯(原材料铝块)放入凹模中,凸模将其挤压成工件。挤压过程中,饼坯材料在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向上被挤压出来,最后在利用数控机床对顶部定型,进行精细加工。
外壳加工只是生产环节的一部分,更多的生产工艺揭秘可以看这里。
冲压工艺可以减少一体成型工艺的制作步骤,并且节约材料,在阿里巴巴上有很多这种材料和技术的供应商,这对于其他厂商应该说不难“模仿”,但问题是这个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另外一个在于工艺上的选择,是用灌注成型、冲压成型、Unibody,这不单要全方面的分析三种成型方式的特色,更是要结合Mac Pro产品为他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方案。
散热无法复制:重设计风扇 效率最大化
在说Mac Pro的内部设计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Mac G4 Cube,这个在2000年8月推出的麦金塔电脑最大的创新,除了采用了一个 8×8×8英寸的正方形外观之外,还首次使用了完全不用电动风扇的设计,完全依靠倚赖对流原理散热,使G4 Cube运作时相当宁静。
和Mac Pro相同的是,G4 Cube也都是极力争取外观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且在散热设计方面,热量经过对流从顶部排出,这样顶部的平面如果放上一张报纸或书的话,就会堵住出风口,造成死机,这也是后来G4 Cube在推出一年时就被迫放弃的主要原因。
Mac Pro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向这个曾经被Jonathan Ive一手设计最终被科技博物馆收藏的经典产品致敬的,但我们看到,虽然Mac Pro采用了风扇设计,而且顶部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圆柱体切面的空间,保证出风口不会被封盖住,这是Mac Pro相对于G4 Cube来说进步的地方,不单单考虑外观,而是更多的从全局设计去出发,这一次我们还是要研究一下Mac Pro的散热系统,看看这套散热系统的精妙之处。
最后携带着热量从机身底部吹出
我们一点点来看,新的Mac Pro只用了一个风扇就能为Xeon 至强 12 核处理器 + 两片 FirePro W9000 显卡实现了散热,散热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苹果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先将所有热量集中到一处,然后通过一个巨大的风洞来快速带走热量。
Mac Pro 拆解后的俯视图
圆形和等腰三角形都是经典的形状,各自都蕴含着奇妙的力量,新 Mac Pro 将它们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通过俯视图我们可以看到,圆形的切面被均匀的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纯铜散热片模块,为了扩大散热面积还在中间增加了一些连接线——但这些连接线又不能太密,否则会影响通风效果,相信这个平衡点是苹果经过多次测试后才最终确定的。
热量传导示意图
在这个等腰三角形纯铜散热模块的三个面上,都紧靠着三个发热量最大的芯片,左右两边是两片完全相同的显卡,它们通过交火来获得最强的图形处理性能。较长的那条边则是主板以及处理器。三颗芯片都会紧紧贴在三个面的铜板上,它们发出的热量会快速被铜板分散开来。
热量是会向上移动的,把出风口设计在机身上方更符合规律。在没有风扇的情况下,机身上部一定比机身下部更热,因此把风扇安置在机身顶部会带来更高的散热效率。而最为重要的是,要想提升风扇的性能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加快转速,二是加大尺寸,由于前者会增加噪音,所以加大风扇的尺寸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OEM品牌电脑厂商在散热设计上的做法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硬件发热量大,就使用大型机箱,增加空气流动空间,甚至在给机箱后方单独装上一个抽风风扇,而显卡也要再加上一个独立的风扇来为其散热,甚至在内存模组上都要增加额外的风扇,而风冷已经无法满足发烧友了,油冷、水冷、液氮等等都是目前很流行的做法,这样的做法确实能达到出色的散热效果,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不够优雅,当然对于DIYer来说,这并不是问题,但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怕是欣赏不来那些蒸汽朋克风格的水冷插管和五颜六色的跑马灯的。
硬件难复制:“苹果”定制于议价能力
在来看看硬件方面,这也是其他OEM厂商有企图的领域,毕竟Mac Pro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堆积配置来实现超越,但这一次估计要让他们失望了,虽然苹果并未对外公布每个硬件部分所选用的品牌(当然还有一部分为苹果定制),但一些用户已经通过攒机平台生生的攒出来一部Mac Pro,最终成本在不算外观和内部散热设计情况下,还是达到了3300美元,甚至超出了一向以高价格示人的苹果的Mac Pro。
苹果和intel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虽然这次Mac Pro对外公布使用了新一代的Intel 至强 E5处理器,但从公布的数据上看应该已经是下一代产品了,而Mac Pro要在明年才发售,也可能是为了照顾Intel下一代的Brickland平台,在与intel的合作商中,苹果甚至还要超过其他OEM厂商,就像最新的Haswell平台笔记本,苹果总能提前拿到供货,而一些新技术像Thunderbolt 2,也是最先在苹果产品上使用,所以在方面,其他OEM厂商依然占不到什么便宜。
苹果Mac Pro
除了处理器之外,别忘了Mac Pro还有两块AMD FirePro D300显卡(苹果定制),从参数上看,更接近于AMD FirePro W7000,而后者两块显卡加起来的价格是1300美元。此外还有一块PCIe接口(速度翻倍)的256GB SSD,而同样接口标准和容量的固态硬盘也需要900美元左右,这还不算3条4GB内存、电源、外壳、以及一些列Mac OS下丰富且免费的软件。
接口方面,两个Gigabit Ethernet接口、一个HDMI1.4以及四个USB3.0加上六个Thunderbolt 2,加上802.11ac无线网络和BT4.0的支持,这应该是目前商用电脑的最豪华的配置了吧。
可以看到,这样的硬件配置,即便是以攒机的思路去看待,一些厂商也无法像Mac Pro这样节约成本,一体化产品策略的优势,就是在配件采购环节可以获得更好的议价能力,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气质难复制:追求极致,做最好的产品
就算是Mac Pro在设计 工业制造以及硬件搭配,甚至美学品味上都是可以“复制”的,那么苹果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笔者并非站在一个果粉的角度来讲,事实上,笔者是个不折不扣的乔布斯黑,只是想以一个相对平和的角度来审视苹果,为什么Mac Pro无法复制,归根到底,我们到底学不来的是什么?
如果放在其他厂商,产品经理拿着Mac Pro的立项书去找总经理,那么肯定会被毙掉,毕竟这是个赢利点极低的领域,本身Mac Pro面向的专业群体非常小众,而且又要去投放如此多的热情在一个销量注定不高的产品上,最当家的两大拳头产品iPhone和iPad尚无创新的技术出来,怎么能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产品上下功夫呢?
而Mac Pro的诞生,说明了苹果在对待这类产品上有着不一样的视角,苹果认为Mac Pro必须更新,并且以这样高调的方式更新。
首先,苹果认为Mac Pro是存在改进的空间的,而且空间还不小,iPhone和iPad都是看到了当年手机和移动电脑上存在的问题才应运而生的。可以说,这是一个观察的能力,之前的工作者机箱一个个都庞大无比,浪费了巨大的空间,散热差噪音大,而且不够美观,虽然这个领域不赚钱,但是苹果的希望先把坑站住,再慢慢的渗透,当年乔布斯一度考虑取消取消苹果的专业级产品,但最终没有那么做。
Mac Pro面向的群体的确是专业群体,并且市场份额非常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专业群体的意见在他们选择产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专业群体信赖Mac Pro,那么有助于通过专业群体的推广,来让非专业用户也认识到它的好,这让最终受益者都是苹果自己。
销量最好的产品,并不是等于最好的产品,苹果的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最好的产品”,但也确实是这样做的,Mac Pro可以看作是在工作站领域上最好的产品,它存在的意义是满足苹果公司对产品极致的追求,树立一个该领域的榜样,这关乎到企业文化,关乎到企业的进取心。
这些踮踮脚也许才能买的起的产品,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苹果新的Mac Pro台式电脑,从设计公布、产品推出至今,一直拥有相当高的关注度。今天编辑为大家带来了详尽的内部结构拆解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
推荐经销商